2024年04月20日 星期 6
地址: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网址:www.sdxqhz.org
电话:0531-86109138
传真:0531-86922252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 典型经验 >
“校企一体化”教育创新管理 【兖州煤业安全技能培训中心(兖州矿区职工大学)】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10 09:37:19
“校企一体化”教育创新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性资源。为适应兖矿集团“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增各类技能人才1 万名,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 万人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格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一、“校企一体化”模式创新
   “校企一体化”创新管理的宗旨,是能力及素质训练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遵照如下图所示循序渐进能力素质科学训练成长规律,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构建了“理实一体”教育创新管理四种模式。
   (一)建立“教学车间”, “工厂化”模式
   “教学车间”既是实训课堂,又是产品生产车间,能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学”与“工”零距离,育人目标与用人目标直接对接。
   (二)实施“校企结合”,“双向嵌入”模式
    企业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培训模块设计、职业素质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替授课”,将企业未来的员工培训前置。
   (三)实行“订单”培养,“合作化”模式
    学校积极为集团公司对外开发服务,培养“订单”学生,形成“校企契约”关系,开设企业“冠名”班。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组织招生和教学,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
   (四)拓展办学功能,“培训化”模式
    将办学职能定位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认为这是职教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学校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办“培训化”学校。
    二、“校企一体化”过程创新
   “校企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也不是将理论和实习简单地堆砌。所以教学过程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构思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好教学。
   (一)构建 “四双”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双元”合作办学格局下,加强教学改革,构建了“四双”人才培养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四双”是指理论实践双纲并举、工学交替双轨同步、专兼结合双师施教、学历能力双证齐备。“四双”具体改革是:
    1.理论实践双纲并举
    启动实施了《关于编制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对每个专业都同时制定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大纲,并编制了28 个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的优质核心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建立了“文化基础平台+ 专业技能模块+ 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渗透了“企业元素”,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习制度。
    2.工学交替双轨同步
    建立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并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以及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理论基础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总课时的50%。通过“工”与“学”的教学途径,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3.专兼结合双师施教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鼓励文化课教师学习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鼓励专业课教师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相关高校、企业的培训和实训,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得到保证。
    4.学历能力双证齐备
    经上级劳动部门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顶岗实习前,鉴定所在劳动部门支持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了综采、钳工、电工、车工从业资格证等技能等级鉴定。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管理创新
    1.签订工学交替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事先与学生、企业签订工学交替协议,规范和约束学校、企业、学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与学生及家长约定: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工学交替,在入学时暂时免收学费,只收住宿费和代管费。到企业顶岗生产时有相应的工资,用自己赚取的工资抵交学费。与企业约定:在其需要生产工人时,由本校派出学生顶岗,在顶岗期间应付给学生相应的工资。
    2.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要和学校开展工学交替的需要,达到校企双赢,学校应该调整了各种课程的先后顺序,实行“三先三后”——先上专业课,后上文化课;先上技能课,后上理论课;先上企业文化课,后上学校文化课。
    根据工学交替的需要,学校应该随时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把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来上。只要企业生产需要,我们就马上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在其不需要时,我们安排学生回校上课。这样,教学计划就处在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中。
    3.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相关企业的需要,教材改革是实施工学交替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应该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努力加强教材建设。
    4.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评价机制有着导向、激励的功能,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支撑。为了顺利实施工学交替,我们必须改革评价机制,在实施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同时,实施弹性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
    三、“校企一体化”总结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有益之举。从学校角度看,增强了办学效益,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竞争力。对学生而言,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给学生带来诸多的益处:增长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信息判断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只要努力学习,就等于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一般不存在将来毕业时“就业难”的问题。于企业而言,获得了稳定的人力资源。
   (一)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办学旨在加强工学结合,交流高职教育办学 经验,提升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以现代化大企业作为实训、实习基地,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这一模式,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化了教改方案,强化了学生技能培训,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达到了教育教学的预期目的
    一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企业运行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对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实习论文有很大帮助。二是增加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三是建立巩固的实习基地,获取了最新行业信息,充实了教学内容,促使我们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改革。
   (三)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
    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精神、负责精神、务实精神、创新意识、协作与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促进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目前仍存在理论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形式。为此须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适当压缩课内学时,减少理论课,增加综合实训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缩短学徒时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建立“零适应期” 人才培养模式。
   (五)促进了企业发展
    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直至参与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在相应岗位上独当一面,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邮编:250012   电话总机:0531-86109138、0531-86922252    邮箱:sdzx11@163.com
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版权所有www.sdzjxh.org\www.sdxqhz.org          鲁ICP备14020381号-2
最佳使用效果:1440*900分辨率/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其他第三方浏览器极速模式 当前访问量:20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