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 3
地址: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网址:www.sdxqhz.org
电话:0531-86109138
传真:0531-86922252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 典型经验 >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青岛滨海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08 10:10:24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深度合作就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化解多年来由于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供需结构化矛盾。研究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是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企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重要模式。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需求,青岛滨海学院每年组织由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门调研组,选取和专业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大中小型企业、行业、企业专家和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深入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分析、论证。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校企合作责权利不清,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程度不高的问题
    已有的校企合作未能建立起人才培养长效合作机制,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大多只限于浅层次实习合作,在产学研结合、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培养上深度融合不够。
   (二)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发展需要相脱节的问题
    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脱离区域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缺乏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开展的工程实践训练和职业素养培养,因此与企业发展需要相脱节的矛盾突出。
   (三)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脱钩的问题
    已有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技能的多,注重品质的少;强调实践的多,注重创新的少;满足了企业的短期利益,忽视了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长远需求。 
    二、青岛滨海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践
    我校自 2009 年进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内涵发展的转型期,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高校人才的办学定位,我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以校企合作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基本思路: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选择重点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以企业人才需要为中心,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就业为目标,建立产教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解决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脱钩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校企双方互惠共赢。
   (一)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共同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以及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基地组织机构,制定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研讨会,研究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谋划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互惠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校企合作层次
    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资金、技术、人力、文化等方面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合作共建校外特色实践基地和校内一体化基地;设立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创新奖学金;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培训鉴定与实习实训、师资交流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校企全面对接,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区域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优化;以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开发项目化、优质核心课程及教材,形成合理实用的知识结构;规范实践教学环节,制定实习实训章程;注重综合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主、“实验—实训—实习”递进、“产教”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高职专科实施“2(年)+3(月)+3(月)+6(月)”的工学交替教育形式,即在校 2 年的专业基础教育,然后 3 个月分行业方向的企业顶岗实习,之后回校进行3个月的模块化课程教育,最后赴企业进行6个月的对口综合实习。
   (四)工学结合,实现“五个转变”
    突出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位置。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工学结合,将课堂延伸的车间、实习实训室与生产车间建在一起,将学习、实训和生产融为一体,提升教学和现场实际结合的程度,提高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现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传授到指导、从记录到参与、从讲授到现场研讨、从答卷到动手实践考核、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三、青岛滨海学院的校企合作创新点
   (一)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内涵
    完善由校企双方高管任负责人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推动产教合作发展,搭建“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人才共育平台,实施“2+3+3+6”工学交替的教育形式,既确保教育质量,又满足企业人才团队培养和储备的需求。
   (二)顺应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探索“五个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结合区域产业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校企着力打造和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合一”:即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工程师、学生与学徒、作品与产品合一。
   (三)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的“五个转变”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优势,建立特色实践基地,构建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推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实现五个转变:即传授到指导、记录到参与、讲授到现场研讨、答卷到实践考核、知识到能力的转变。
    四、青岛滨海学院校企合作的效果
    自 2009 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 4 年保持在 98%以上;机电类专业签订了“特锐德班”、“赛轮班”、“轮库班”等 6 个订单班,为青岛雷沃挖掘机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等举办了 8 期 360 人的企业培训班,进行 5 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毕业生的高就业率、高满意率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带动了学校招生的高分率、高报到率,形成了生源素质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就业率高的良性循环;机电类专业学生在全国、省、市、校各级专业技能、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获一、二、三等奖 212 项;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30 多家企业建立长期紧密型深度合作关系。2010 年、2011 年,连续两年被山东省经信委、教育厅评为“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2013 年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经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地方院校建设的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9 年获评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 年获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获市级财政 200 万元建设资金。
    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了 7 个“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分别是主要服务于机电类专业的青岛希青科技有限公司、服务于建筑工程类的五岳建筑公司、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青岛滨大幼儿园、服务于计算机类、经济类专业的考宝网、服务于动画、艺术类专业的动画工作室、服务于旅游类、管理类专业的学术交流中心、服务于主持播音类专业的艺术博物馆。校内的“学研产”一体化基地每年实现教师挂职锻炼 80 人次以上,学生实习实训 17 万人时数以上。覆盖到 17个本科专业和 21 个专科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 56.7%。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邮编:250012   电话总机:0531-86109138、0531-86922252    邮箱:sdzx11@163.com
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版权所有www.sdzjxh.org\www.sdxqhz.org          鲁ICP备14020381号-2
最佳使用效果:1440*900分辨率/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其他第三方浏览器极速模式 当前访问量:20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