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 3
地址: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网址:www.sdxqhz.org
电话:0531-86109138
传真:0531-86922252
当前位置:首页>经验交流 > 典型经验 >
校企合作共建 专业产业共进(山东交通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6-01 16:39:39

校企合作共建 专业产业共进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 1956 年,是山东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水、陆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学校现有 61 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大学生20000余名。近年来,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围绕经济建设需要,校企合作培养紧缺专业人才”的办学思路,加快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布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工科专业的模式,使学校专业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06 年、2007 两年连续被评为齐鲁软件园软件人才对接工程优秀院校,2008 年,被授予“山东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称号,2009年初,被批准为山东省及济南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并得到政府的奖励。
    一、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培育海运船舶人才
    随着建设“海上山东”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我省海运及船舶产业持续快速发
展,水上高级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形势进一步加剧,相关企业急需的大量人才要高薪从外省引进。为此,我校提出办学要急国家所需、急企业所用的思路,积极响应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专业设置要求,自2002年开始新设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涉海涉船类工科专业,并组建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从而结束了我省不能培养船舶设计制造及远洋轮船船长等高级专业人才的历史。为缓解我省大学生就业难和高级海运人才紧缺问题,经国家海事局批准,我校还取得了非航海类工科毕业生上船就业再培训的资质,对其他院校本科毕业未能就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年的专业培训,取得涉海专业合格证书,输送到急需人才且待遇良好的企业就业,使岗位和人才实现了良好对接,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共建工科专业工作, 先后与威海造船厂、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省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威海海运有限公司、青岛海运总公司等单位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我们主动按照企业用人要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培养适合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训练基地,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和综合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为企业进行职工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实现了互利双赢。 得益于富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我校海运及船舶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 100%。近两届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来校招收优秀毕业生的企业越来越多,个别专业毕业生数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比均达 1 ∶ 6,显示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成效。为发展我省船舶工业, 我校先后与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山东省航宇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青岛立行车船公司等单位开展人才及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果,被评为山东省船舶工业校企合作示范单位。
    二、改革信息技术专业,输送软件外包骨干
    软件服务外包是一种以信息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由于服务外包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
理想行业,又是节能减排高收入的行业,所以我校较早地调整办学思路,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内容,按照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要求,培养服务外包技术骨干。
    2000 年我校与鲁能软件海外事业部(现凌佳软件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随后我们又与位居中
国软件外包企业前十强的 NEC 软件、北京中讯软件公司、天津南开创园、齐鲁软件园、大连华信软件公司、上海启明软件公司、杭州东忠软件公司、上海微创等陆续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走上了校企合作、培养对日软件人才的道路。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关键。我校的教学改革经历了试验、建设、深化和提高四个阶段。软件外包产业在原有的大学本科专业目录当中没有对应的专业名称,而对日软件外包是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中最大的产业种类,原有的计算机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无论是在教学大纲还是课程安排上都难以对接产业要求。因此,我们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外语教学从初期在大三年级增开日语课程、学生毕业时达到三级水平,发展到如今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开设、毕业时达到二级水平;专业课按照企业要求增加了 COBOL、JAVA 等专用课程,并在学生在校完成前三年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最后一年到企业完成工程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三加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这一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部分毕业生就业后即被公司派往日本工作,作为中方技术人员与日方一道共同开发国际项目。在对日软件人才培养中,我们还根据多年的实践探索,开创性地开设了对日软件规范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与企业联合编著的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为确保对日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常年聘请国外优秀师资,同时大力引进高水平留日学人,并与
NEC 公司合作建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共同培育嵌入式系统技术力量。我校学生连续几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计算机日语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2007 年还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几年来,我们共培养输送对日软件外包毕业生 1500 多名,在山东济南著名的对日软件公司如凌佳公司等企业中,我校毕业生占骨干人才的比例超过 40%。另外,随着我校培养高水平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声誉不断提高,远在北京、上海、大连、长沙等地的对日软件企业也纷纷来校招收毕业生,使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名列省内前茅,高出我省高校同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12 个百分点。许多企业由于抢不到应届毕业生,改为提前预订我校的下届学生。2007 年,在全省软件产业工作会议上,王军民副省长在讲话中提出“推广凌佳公司与山东交通学院合作培养对日软件外包人才的经验做法,加强校企合作”,对我校的校企合作模式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中国重汽集团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骨干企业,而我校也有五十余年的汽车专业教学与科研的经验。重汽
集团多年来一直参与我校的办学和管理,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国有大型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领域产生了系列成果,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校与中国重汽集团的合作首先体现在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方面,重汽集团发挥汽车行业的龙头地位和品牌优势,在参与学校办学管理和科研项目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我校则发挥专业特色和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开发方面为对方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双方共同培养汽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我校根据中国重汽集团的人才需求情况,为其定向培养一定数量的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机械、电气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重点以开办“重汽班”方式,培养中国重汽集团为拓展国际市场急需的外向型专门人才和设备维修人才。2006 年 6 月,中国重汽卡车公司销售部与我校达成协议,重汽售后服务培训场地迁入我校汽车实验中心,由我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重汽卡车公司销售部、商用车公司销售部、进出口公司已在我校开办培训班 80 多期,培训售后服务人员 4000 多名。近年来,中国重汽集团海外业务扩展迅速,我们校企双方又在培养数控技术人员和懂俄语的汽车技术人才等方面开拓了新的合作领域,我校相关懂技术通外语的高素质毕业生也随之征战国外,并成为重汽海外市场的技术与业务骨干。为进一步加深合作,今年又签署了《中国重汽集团与山东交通学院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意见》,开创了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新局面。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有三家大型合资企业。十年前我校就与之合作,建
立丰田培训学校。丰田公司每年赠送包括汽车在内的大批实验实训设备用于学生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进吸收丰田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技术经验,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这种合作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已经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肯定,其教学方法和教材已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日本小松(中国)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有33个代理店,覆盖北京、上海、新疆、西藏、海南等 31 个省市自治区。2004年小松(中国)与我校达成合作培养技术服务人员的协议,在我校建立小松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各个代理店的经营情况下达培训指标,代理店根据培训中心要求选拔人员参加培训。教学计划由我校和小松(中国)共同制订,教学内容也由双方共同承担并有所侧重,涉及理论和实践部分的内容由学校承担,小松(中国)的专业人员则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承担一些服务知识的教学,并提供实践教学与培训所需的机械设备、器材和零部件。最初每年一期,每期 10 个月。由于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每年一期的速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2008 年起改为每年培训两期,每期 5 个半月。在双方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灵活的培养模式,形成了合作理念新、办学模式新、教学方法新、合作机制新、培养目标新的“五新”特色,建立了牢固和长期的合作关系,成为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截至目前,共举办了 8 期培训班,培训学员数达 885 人。经过在我校的全脱产培训学习,学员的思想素质、职业素养、专业理论、操作技能都有较大提高,毕业后很快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服务明星,许多学员走向了领导和管理岗位,担任地区服务经理等职务。目前小松大型工程机械的销量已占国内第一位。
    除此之外,我校还先后与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所在市、区的众多企业进行科技和教育合作,为交通
系统、部队和企业培训技术和服务人员 14000 多人,提高了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产生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四、加大校企共建力度,实现专业产业共同前进
    国内外大量的事实证明,经济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产业与专业的协同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
展的必然。“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而我省目前正在进行的由政府主导、高校与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共建工科专业的工作,则更是一项意义深远、作用重大的教育和产业的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共建工科专业上的合作,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教育与生产的结合,将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完成我省产业布局与高教专业的吻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用人与育人之间的矛盾,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教育与生产可持续的发展。
    正是多年来校企合作的办学经历,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要发展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加大校企合作力
度,实现专业产业共同前进。最近,我校党委、行政认真按照省经信委和省教育厅关于企校共建工科本科专业的文件要求,进一步总结分析了几年来校企合作共建本科专业的经验教训,再次遴选了一批产业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本科专业,如游艇设计与制造、救助与打捞、焊接、微机电、地下工程、交通设备信息、海事管理等专业予以申报和建设,力争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急需人才。
    今后,我们将在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好地为经
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   邮编:250012   电话总机:0531-86109138、0531-86922252    邮箱:sdzx11@163.com
山东省职工教育协会版权所有www.sdzjxh.org\www.sdxqhz.org          鲁ICP备14020381号-2
最佳使用效果:1440*900分辨率/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或其他第三方浏览器极速模式 当前访问量:2050121